又是一年雨紛紛的清明時節(jié),除了四季常青的松柏,山間各種灌、喬木也生機勃勃地瘋長著,成片的青綠里夾雜著星星點點隨風飄舞的白,那一定是各家掃完墓掛在逝世的親人墳頭上的“掛青”了。
小時候經(jīng)過有墳墓的小路,心跳和腳步總會不由自主地加快很多,因為清楚地知道里面睡著一個死去的人,莫名就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畏懼感,唯獨佇立在自己親人的墓碑前時會例外。
外公剛剛?cè)ナ滥菐啄,每次回去都要去老人家的墳前焚燒些冥紙,帶上他生前愛吃的水果和零食,絮絮叨叨地說上半天,沒有絲毫恐懼,只有滿心滿眼的思念和憂傷。就像小時候那樣,總喜歡坐在外公身旁看他編竹器,看那些或粗或細的竹條在那雙粗糙卻靈巧有力的手里跳躍著,一眨眼就變成了一只精致的竹簍。往往一只竹簍編完,外公那些語重心長的教誨就裝滿了我的耳朵,看似平常卻總是讓我受益匪淺。后來,可能是時光沖淡了思念,工作和生活中的瑣事占據(jù)了悲傷,竟慢慢習慣和接受了外公的一去不回。只是每逢清明,還是會抑制不住地紅了眼眶,無比想念那些有外公碎碎念的日子。
隨著人們的安全意識越來越提高,曾經(jīng)清明祭祀先人的放鞭炮、點蠟燭、焚冥幣,被電子燈籠、鮮花和各色貢品代替,始終不變的,是對逝去的親人不變的哀思和留戀。我始終都相信,另一個世界是真實地存在著,我們?nèi)ナ赖挠H人們在那里平靜地生活著。在那個世界里,有四季變換和日月更替、也有喜怒哀樂和離合悲歡;逢年過節(jié)上供的水果點心、美味佳肴,他們是真的品嘗得到;我們在墓碑前的念叨、飯桌上的祈禱,他們也是真的聽得到……比起迷信,我更愿意承認這是一種信仰,一種近乎偏執(zhí)的信仰。
聽舅媽說,外婆極少去外公棲身的墓地,卻常常在一些特殊的時節(jié)依著門框朝著那個方向張望,嘴里絮叨著別人聽不清的話語,眼淚沒能忍住掉下來時就埋怨那門口的風太大,招來她遇風流淚的頑疾。又逢清明,外婆又該重復她那不愿意承認的習慣,另一個世界的外公,您一定也都看得到聽得見吧?
人吶,最怕讀懂一首詩,聽懂一首歌。“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”當我越來越能讀懂讀透這其中的意境,便開始羨慕那些古時候的詩人們,可以寄情于杯中酒、紙上詞;可以“舉杯邀明月、對影成三人”……只需三言兩語,便能道盡心中的喜怒哀樂、人間的悲歡離合。其實,對于逝去的親人最好的安慰,應該是過好現(xiàn)在擁有的每一天,因為這曾是不得不離去的他們想要拼命留住的時光。
又逢清明,風中飄舞的“掛青”、墓碑前搖曳的菊花和彩色飄香的糖果點心,是祭祀、是祈禱、是祝愿、更是信仰。我始終堅信著如果真的有輪回,所有人都還會再相遇。(畢節(jié)納雍供電局 彭玫)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如有文章來源系網(wǎng)絡轉(zhuǎn)載,本網(wǎng)系信息發(fā)布平臺,如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本網(wǎng)及時刪除。
|